Recent Posts
2022 更改日志
延续去年的更改日志,今年依然通过一些零散的点,尝试总结下一些改变。
身体状态 年初目标是保持 60KG 左右的体重,但到了下半年逐渐失控,基本是失败了。还是没有形成固定的运动习惯,每天早上起来会伸展一下身体,主要是为了早上上班比较有精神一点;中午吃完饭也会去散步,不过吃完晚饭就没有,感觉也得安排上。下半年曾经有段时间,坚持一周 1-3 次,早上起来玩 10-20 分钟《健身环大冒险》,也许有点作用。不过后来开始居家办公,以及自己变懒惰了,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半年搬到新工区,打饭流程变了,控制饭量也不那么方便了,感觉也有点影响。
身体不舒服的地方,一个是膝盖还是容易不舒服,年底也开始吃一些软骨素保健品,看看有没有用。另一个就是腰,这一年工作比较忙,上班时间在逐渐增长。牙有点怕冷,所以补了一次,医生说牙龈跟牙脱离有点厉害,容易暴露神经,需要再看下牙周科,但还一直没去看。生病的话,就是年底疫情防控放开之后,感染病毒发烧了一回。2020 之后几乎就没发烧过,可能得益于防控和经常戴口罩,发烧还是很难受的,需要一个恢复期,好在也慢慢恢复了。
2023 年还是要增加锻炼,还是没法避开工作啊,先自己做好准备吧。
父母这几年也有明显的衰老。妈妈退休几年了,这一年主要是膝盖不太舒服,去医院查了下血压比较高,于是也开始吃药维持。大姨丈这一年也脑出血,真的明显感觉爸妈这一辈在快速老去。希望老人家不要相信乱七八糟的中医,好好跟药别自己停了。年底不少老人感染新冠之后身体吃不消去世了,家里其他老人家还在坚持抗争。
养老大概也是这一年比较热门的话题,也可能是我到了这个年龄开始接触这个问题了。年底国家也推出来养老保险金,我暂时还在观望没有加入,在长期的事情上,对集体没有太多信任感。
学习投资理财 今年看了一些投资理财相关的书、文章,主要是接触一些理财的基本概念、投资策略:
从《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和《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了解到一些资产规划,对于上班族来说的一些可行的投资方式,比如 ETF、宽指基金 从有知有行 APP 学习「四笔钱」的概念,也使用它来进行记账,对我来说比较方便 了解到一些大 V 比如「ETF 拯救世界」的投资观点,学习一些短期波段的知识 在自己的 Obsidian 笔记中开始整理自己的投资规划,包括资产配比、定期 Review 等 边了解边尝试实操,也费了不少时间,但感觉是迟早需要接触的。现在主要关注的:
长期投资:指数基金定投,每个月按照一定的方式算出定投金额进行操作;一些行业、行情、投顾跟投,比较零散 短期投资:放了点钱在股票账户上,跟着做一些自动波段操作,还在尝试中,不过大钱肯定赚不到 安全线内的钱:还是放在一些理财产品上 今年的行情十分糟糕,也可能也是入场的时机,不过这谁都说不准,抄底把自己身家搭进去也不少。年底逐渐放开,市场预计明年会有一些机会,但也不少评论家没那么乐观。整年的投资亏损了不少,肯定还不如全都买理财。不过我想这件事避免不了交一些学费。
其他杂项 这一年绕过不新冠的话题,一整年都在三天一核酸,非常折腾。年初年底都有不少时间居家办公,居家比较麻烦的是吃饭问题,工作效率也比较一般。但我总觉得是工作内容导致居家体验不好,WFH 本身没什么错。到了年底,放开也是简单粗暴,可能政策都是我们看不见的博弈的结果,但我们却是承受结果的个体。
今年玩游戏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可能随着年龄增加,热情减少了,精力也分散了。年初打了《骰子地下城》,投稿了两个视频,其中一个播放量达到 2.4w,可能是因为中间突然玩的人多起来而这个游戏相关视频又比较少的缘故。不过我玩得也不好,弹幕也有吐槽的,不过有人看自己的视频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投入比较多时间的游戏,还有《Picross》,比较杀时间,上手容易又容易上瘾。《Splatoon 3》发售之后玩了一段时间,但需要加速器,而且单排我不喜欢,组排没有什么成就(这一代没有组排分数),所以就热情逐渐下降了。有可能一辈子就只会有一两个沉迷的游戏,需要在一个刚好的时间段接触,有精力有时间又喜欢,再之后都不一定能有这种体验了。
下半年得到一个咖啡长嘴壶,想利用起来,于是买了一堆手冲咖啡的器具,开始做手冲咖啡,还做了几个视频放在 B 站上。这可能算是一种具体的日常事情,每天早上冲杯咖啡让我感觉有一点平静感觉。不过冲得不是很好,也没有什么辨别好坏的能力。
一些精神状态 日子过来过去,无非就是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切换。工作的话,这一年外部环境还是很恶劣的,不少公司开始裁员,部门 HC 也缩水了很多,下半年我几乎没有参加面试。
但大概是因为工作比较久了,也开始对工作时不时产生强烈的厌烦(七年之痒?)。有时候想想自己也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对编程也没有哪怕百分之八十的热爱,而性格又是那种容易纠结容易操心的,实际工作体验不是很好。不过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之后,越来越接受自己螺丝钉本质,所以这一年也有不少「破罐破摔」的时刻。在开始有裁员消息后,也想着干脆裁了我吧,拿着钱我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工作的时候闹心,就会越期盼下班的解脱。每周大概就是上着班想着赶紧到周末喘一口气,到了周五就开始不想干了。这其实没什么,但我前几年确实不是这样的。总感觉自己正在走某个坡度的下坡路。年底感染新冠之后,工作的热情几乎就是腰斩,总想着逃避、干脆过年吧。
但其实休息时间也没有多快乐,玩也没有尽兴。有时候是想着工作,有时候是想着人生,不知道之后的生活应该怎么规划。面对逐年下降的身体素质、磨灭的生活热情、懒惰的滋生,也想了一些对抗的策略,比如读书、学习、玩游戏、接触点新的东西。在想策略、实践策略中,似乎也还是在逐渐增加焦虑。说到学习,这一年的空闲时间都没怎么接触技术,除了每周写一道 LeetCode 算是保持一下手感,其他的真是得强迫自己才会去囫囵吞枣学一点。
可能就是太多事情不够「具体」,没有清扫掉模糊地带。外部环境其实也是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让人少了期盼缺少勇气,也许英雄会抓住这个机会、实践家会开始寻求出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错的地方可能就是想太多做太少吧。今年听说不少润出去的朋友、同行,公司高管也不少 Base 地切换到海外,总感觉有一些变化在悄悄发生只是还不明确。
观察自己的话,一年要重复很多次纠结思考、给自己喝点鸡汤、挣扎两下放弃的循环。到了周日会担心周一的到来,也会为自己「什么都没做碌碌无为」而感到焦虑,根本上可能还是没有回答好「要什么」的问题。显然去年说的「活在当下」「接纳自己」并没有做到。今年希望自己能做具体的事情,专注自己的感受,找找让自己有新鲜感的事情。
今年看了本书《富爸爸穷爸爸》,讲追求财富要有自己的事业。我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未来会去创业,虽然失败的故事太多了,自己也完全是个菜鸡,是否能承受这个过程完全是个问号。不过谁知道呢,也许做点小东西、小生意,会比现在的工作状态好很多。当然现在只是空想。
整一年还是很难开心,马上自己也快三十岁了,不知道接下来前进的动力会是什么,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吧。
read more
凑整
跟朋友聊天说到工资分配,朋友介绍说自己会将工资卡和存款卡分开,发了工资就将钱「凑整」转到存款卡。
我很好奇,就问什么时候才算「整」。朋友说看情况,如果卡里有四万块钱,那就凑一万块钱算是「整」;如果已经有十万块钱,那凑五万块钱才是整。
听上去有点规律又好像挺随意,可能就看这个「整」合不合心意。虽然很想嘲笑这种强迫症式存钱方式,不过想想也挺有仪式感的,一整笔钱一次性转入存放起来,完成了一个成就。其实我也稍微有点强迫症,毕竟这种圆圆整整的感觉很舒适。
最近玩了个游戏《Picross》,有点类似数独,给一些条件让你完成格子填充,查了下这个游戏是日本人发明的。玩这个游戏的过程就有点像「凑整」,凑到能满足所给的条件。我还挺享受最后达成所有条件通关的愉悦。另外它有很多关卡,十五关是一个章节,每个周末我都想尽量打完一个章节,这也是一种凑整,满足我一些强迫症的需求。
游戏肯定是利用了很多这种「凑整」心理的,比如一共四个 BOSS,只打完一个的时候心里总是痒痒的。不过有时候我就会摆烂,虽然也会打完,但就是想赶紧结束赶紧摆脱,此时游戏乐趣已经少了很多。有的游戏做得过火,跟强迫症过不去;不过我的耐心也逐年丧失(又要感慨上年纪了),也越来越能「凑合」。
凑合着过,往差了说,可能是因为(被社会毒打之后)变圆滑了,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都降低了。不想再在 MR 中激情回复了,能 work 出问题能顶住就行。另外可能精力也已被其他事情耗尽,不想再花时间「凑整」。凑合凑合得了, 整这些胡里花哨有啥用呢,还不是一把梭重构。
往好了说,重心聚焦嘛,以结果为导向嘛。对自己来说不消耗多余的精力,对他人来更自由,别老想对别人指手画脚,放过自己放过他人。
这个状态还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拖延、摆烂。比如应该读书学习的时候,对不起,我还有其他的零散值需要凑整,我先去运动、打扫卫生、喝水,都做完我再开始。比如既然已经读到一个章节结束,今天再读的话也凑不了一个完整章节,还是等有时间再来读吧,完美。
不过我能找到一些借口。比如其他人也不凑整了呀,去买菜因为有手机支付,都没有抹零了。比如生活环境也不允许,我凑整七十二小时一次核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改成四十八小时了,不找零就算了还要倒贴的。
有时候也不凑合,比如为了刚毕业同事的前程,MR 该怼就怼(不是欺软怕硬,不是的),买菜的时候心情好就厚脸皮讲讲价。仪式感我比较逃避,主要还是太容易尴尬到自己。
还有种情况多少也有点利用强迫症和拖延症,A 这件事没法做出决定,就会加一些 Checkpoint,比如完成了 B,那么有了个着落有了个「整」,可以来考虑之前想不明白的 A 了,还不行那就下个 Checkpoint 见。
额外再说下《Picross》这个简单而又迷人(已经玩了 40+ 小时了,还没通关)的游戏。这个游戏会有一些提示,有时候玩着玩着变成跟提示斗争:它提示了我,那说明这一行一定有可填的地方,但我居然没看出来,不行我一定要知道它给的是什么线索。不过有时候好不容易确认了线索,又叹气:这个提示没什么用呀,只是否定了一些格子。
没错,这个游戏类似扫雷可以打个叉标记不可能。此处应该再次领悟:否定了其他的可能性,属于自己的路不就出来了吗?Twitter 上看到了关于逆向思维做决定的方式,没错,三十块钱的游戏也饱含人生道理的!
read more
2021 更改日志
更改日志(Changelog)或变更日志是程序员在开发软件时对项目更改所做的记录。
—— 维基百科上
减肥有一定成果 2020 年十一出去玩回来后,觉得日子过得太放肆,于是从 70 公斤开始减肥。
主要的努力:
控制摄入 少吃淀粉,每顿饭一、二两米饭,有杂粮也会吃杂粮 减少带糖饮料,不喝糖水饮料 不吃太饱,虽然有时候还是忍不住 投入时间运动 一开始试过跳绳,但好像伤到膝盖了,下面会讲 玩健身环,有趣,最大的感受是后背的肌肉得到锻炼,腰酸减少了;后来膝盖不太好减少了一些膝盖的动作;再后来时间不太多,我就不进游戏,每天早上用健身环做一些拉伸和简单动作,一套下来感觉手脚舒服点(也有点心理安慰的意思),人也精神一些 走路散步,特别是吃完饭 后来体重降下来,在一个区间浮动,60 公斤的目标划掉好几次,最终 12 月份才达成:
膝盖不太舒服 接着跳绳说,2020 年底膝盖怕冷有点酸疼,去医院做了核磁,医生说有积水,认为可能跟之前跳绳有关,但只是建议我休息。
后来用健身环运动,但 5 月份的时候膝盖弯曲总是咯嘣响,也开始怕凉,虽然不疼但有点吓人。再去核磁,医生依然觉得没啥大毛病,建议我热敷休息。
这期间开始穿护膝,渐渐养成了习惯,没穿感觉膝盖少点什么。另外脚踝也开始有点怕冷,穿上了长袜,睡觉有时候穿护踝。
回家的时候我妈很担心,但我看的比较开,觉得人多少带点毛病。
还有些边边角角的健康记录:
洗牙的时候说有黑缝,7 月去补了 视力在 8 月份开始上班后,近视似乎加深了,眼镜确实也用了几年应该换了 睡觉明显没有以前多了,基本早上八点前就醒,晚上又舍不得睡觉。不过午休也成为习惯,至少要趴二十分钟。另外记忆力也没以前好了,很多年初的事情都忘记了,可能跟睡眠、年龄都有关系 尝试知识管理 上面体重目标的图是从 Obsidian 上截的。今年从一些播客(捕蛇者说)、一些文章(少数派)、活跃在社交网络的开发者看到关于知识管理的讨论,关键词是「双向链接」,这个理念下有不少软件比如 Roam Research、Obsidian、Logseq,我选择了 Obsidian 这个支持 Markdown 的软件进行体验。主要用途之前文章有提到过,它可以作为日记本来用,考虑到自己记忆力也有变差的趋势,于是也开始记日记。每天记录下昨天发生的值得关注的事、自己的感受,或许之后可以回顾一下。
体重控制是我的身体健康 KR 之一,今年尝试把从工作中学到的 OKR 用来规划生活学习的目标,这些也通过插件记录到 Obsidian 中了。长大后发现时间真的不太多,工作占据一部分,各种琐事也得花时间处理,面对诱惑多人也贪婪。所以尝试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稍微有目标感,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上有点指引。
再之前我的工作知识或者笔记,分散在 Chrome 的收藏书签、OneNote 中,OneNote 很棒但总感觉很难调格式,也有纯文本、全掌握的一点点情节,加上尝试双向链接就渐渐迁移了。之后我的计划是:
read more